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也就是以适应市场为需求,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在这一教育目标下早已蓬勃发展, 专业领域包括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展示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等多个专业。这些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都开设有以素描、色彩、构成等为主的基础课, 但大部分院校的这些基础课仍延续本科的基础课教学模式。在基础课训练中依旧沿用“苏派”画法, 强调全因素、光影、色调等, 重模仿而轻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 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成为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这种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后果是使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环节上产生脱节, 给后期专业课教学带来较大影响。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该如何改革?基础课教师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才能在基础课中体现出“设计”来?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不同于纯绘画专业, 该专业倾向于“设计”,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需要灌输给学生的是“创意”、“创造性”而非“模仿”、“照搬”。
基础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最先接触的课程, 传统的基础课教学过多地重视学生在技法层面的学习, 如基本的造型能力, 画面黑白灰调子的处理等, 忽视了对其创造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虽然一些院校已将“素描”、“色彩”课程名称改为“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 但是教学模式仍旧沿用以写实为主的静物、石膏像、头像写生等, 使学生感觉与考前班没有区别, 更不知道自己所画的作业与所选的专业有什么关系, 再加上高校扩招, 艺术高考成为进入大学的捷径, 绝大部分学生由于考前的速成训练, 入学时基础较差, 缺乏基本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审美能力, 对基本的艺术理论知识一片空白, 在这种状态下去完成作业自然是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 进而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此外传统以写实为主的基础课教学使学生不明白学这些东西是为了什么, 和将来的工作有什么关系, 这种恶性循环自然达不到教学目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就是要解决理论、观念和创造力的问题,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贯穿其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在艺术设计基础课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师自身的专业多为油画、中国画、雕塑等纯艺术专业, 这些教师的造型能力、色彩感觉等基本功自然没的说, 但是由于其对设计专业知识了解不多, 便会造成教师对基础课的教学目的认识不够, 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限制, 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与提高。
那么作为基础课教师应多与专业课教师沟通, 了解该专业的艺术特点,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和教学目标, 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方法, 协调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打破以往常规的画法, 重新寻找美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能将所学的知识实际运用, 而且对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更能使学生从基础课的学习中找到创造的乐趣, 切实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层之台, 始于垒土”, 基础课教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根基, 直接关系到专业课学习的成功与否。虽然课程名称的整合对设计专业教育自然是有利的,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仍是以传统绘画性的素描和色彩为主的, 课程改革成了换汤不换药的表面形式, 对教学改革起不到任何作用。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基于基础造型和色彩开拓思维, 创造出新的造型和创意, 从基础课开始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及全新的设计理念。
构成课改革也存在着与前者同样的问题。如果硬是改革那也只是在细枝末节的形式上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转变观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主导, 这种思维模式要求其对原有造型充分理解, 并学会对形象进行提炼加工再创造, 最终创造出新的形象。
就目前学生情况而言, 基础差, 艺术专业知识面窄成为普遍现象, 那么在课程的结构设置方面就要循序渐进。如在设计素描教学中, 要训练学生通过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 学会运用变形、夸张、象征、解构、重构等手法, 使其掌握由客观再现到主观表现的手段, 也就是由基础造型向设计的转换。训练学生从新的观念视角去观察、认识、理解、表现事物, 增强观察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为今后从事设计专业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设计色彩教学实践中, 将色彩构成与设计色彩相融合, 首先要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与规律, 认识到设计色彩是写生色彩的发展变化, 是对写生色彩的概括和再创造。使其能够感受不同色彩给人心理造成的不同影响, 以及不同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其次, 主观设计色彩的表现, 要求学生打破写实色彩的思维定式, 根据色彩的原理将观察到的色彩进行概括归纳, 并吸收装饰绘画或表现主义绘画中的色彩特征, 设计自己画面中色彩关系的新秩序。学习设计色彩的目的是提高色彩修养, 训练色彩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 培养广泛的色彩造型意识及色彩审美趣味, 为后续的艺术设计专业课起到有效地衔接作用。
构成课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的, 在以往的课程中学生作业往往是以制作为主, 缺少灵活性和创造性。那么, 将构成融入设计素描和设计色彩课程中, 以课题的形式, 安排作业, 启发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点、线、面, 色彩及形态美。此外, 给学生播放一些与设计专业相关的作品图片, 如动漫、影视广告、建筑设计等, 融实例于教学中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课程与课程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些基础课对今后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使基础课真正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并且通过这样对课程设置的调整能够使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真正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是为了避免以往陈旧的基础课教学方式与专业课产生脱节现象, 切实使“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真正成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为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要摆脱原有陈旧的教学模式, 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审美能力, 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